牛肉或高達

鏡頭下的基層新移民家庭訴苦沒錢買牛肉,卻因家中幾盒高達模型也被攝入鏡頭,而掀起網上「有幾窮」熱議。對民間疾苦,港人不吝嗇施援手,惟對扶貧資源是否用得其所,近年爭論不少,又豈止關乎於買牛肉抑或高達呢?


有電視台上周播出基層家庭的訪問片段,探討本港貧窮人口面對的生活困難。該名女士接受訪問時表示,一家三口月入約1.2萬元,租住約100平方呎劏房,慨歎牛肉價錢貴,來港三、四年從未買過牛肉,盼望可買一些牛肉讓就讀中三的兒子「食好啲」。


為買玩具省吃 指不應抱怨
節目訪問窮人,固然想勾起社會人士對貧窮人士的關懷,但節目播出後,卻有網民將片段放上網,指鏡頭內可見受訪者家中有數盒高達模型,又指模型售價數百元,結果迅即惹起網上熱議,有網民質疑「有錢買高達、沒錢買牛肉」、「有幾窮」,是否值得同情云云。


憑幾盒模型來質疑有關家庭的收入及生活水平,固然武斷也不合理,模型來源可能來自購買,或來自送贈,也未可知。網上也有文章為其解畫,指該家庭的父親任職司機運送玩具,「得到一些高達玩具是正常事」,另有網民指,窮人為何家中不可以有高達模型?不少人或許也有省吃儉用買心愛玩具的經驗吧?
文化評論人陳雲昨在其fb表示,窮人有權也有自由用錢買高達玩具,這不是道德問題,也不是家計問題,而是人生的選擇問題。他又指,既然用錢買了高達,就不要在傳媒面前埋怨。又指對外界不老實,才是道德問題。


他的說法,未必人人認同,但為何對於窮人家中有盒模型,也掀起風波,則背後反映的,卻又是甚麼?是甚麼才算窮?是市民對近年扶貧有否被濫用的懷疑?是中產對現狀不滿的另類抒發、還是有更深層原因?

港人對貧苦弱勢不吝憐憫,看見執紙皮婆婆、露宿者陷困境,會挺身仗義執言,香港也並非冷漠城市,英國慈善機構發表2012年世界捐助指數中,香港排名19位,排名比韓國(第45位)、台灣(第52位)、新加坡(114位)都要高。

貧窮近年確實成為本港的重要議題,本港堅尼系數去年創下0.537新高,反映貧富懸殊日益擴大。貧窮人口逾116萬人,即約6名港人就有1個窮人。不止長者貧窮,中年及年輕人住劏房、「青貧族」收入零增長等。

誰最需要幫助 成焦點問題
貧窮問題日益惡化,社會對扶貧日益關注,要求政府投入更多資源,但同時,究竟如何才是有效運用資源?幫助到有真正需要及最需要先幫助的一群?也成為焦點。

尤其當政府談到扶貧政策時,難免觸及「派錢」,則更容易觸動不少人神經,此又關乎公眾對扶貧的共識,對象是否公眾認為合理幫助的一群?

昨日便有基層團體帶同百多名基層家長及學童,到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官邸外集會,爭取每年2,400元的課外活動津貼,盼連同書簿津貼在暑假發放。另外,之前也有團體提出對基層學童提高遊學資助等。

助基層溫飽 提升謀生能力
這些建議固然是希望窮人家庭有更多關注但是 否符合中產對扶貧的期望?「人有我有」,是否社會對扶貧的共識?
對於扶貧,大部分公眾的共識是要確保人人可有基本生活溫飽、教育及醫療機會。公帑是要幫助基層家庭提供兩餐溫飽的環境、下一代有機會享平等教育,提升其謀生能力,但其餘仍須靠基層自食其力向上爬,避免陷入貧窮的漩渦。


政府去年成立扶貧委員會,扶貧綫將於下月出籠,及後亦應有相應的扶貧政策推出,但如何才能符合公眾期望?世界各地有很多滅貧成功及失敗的例子,但顯而易見是,沒有絕對一定成功的方法。


資源集中幫哪一班人?有能力應付基本需要的,是否要再幫他們滿足所有心願?如何確實資源不被濫用?社會的同情心不致被利用?若無法釋除這疑慮,社會對扶貧的矛盾會加劇,類以「有高達是否窮人」的質疑亦會難消除。


我們當然不接受香港成為失去同理心、包容不下貧苦弱者的冷漠城市,惟在兼持同理心、消減貧富懸殊的同時,對社會扶貧需有共識,不要幫太少,但也不應幫得太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