殺岳飛一籃子因素

作者:不詳


一、        前言




岳飛在中國歷史上的定位,是一個忠臣、武將,其效力於南宋之精神,往往為後世之人所傳送。然而一個民族英雄卻以「莫須有」的罪名為秦檜所殺。秦檜殺岳在歷史的洪流中被視為是一個萬惡不赦的歷史罪人,鮮少有人為其翻案。究竟秦檜殺岳是兩個人的嫌隙,還是岳飛功高震主所帶來的厄運呢?史學家針對此案,提出不同的分析、比較,希望從中找出岳飛被殺的原因,不管前人或近人研究的結果如何?誠如中古史家─巴拉克勞所說:「我們所讀的歷史,雖然是根據事實,但嚴格說,並不是事實的,而是一連串大家接受的議決。」也正如Edward H. Carrt在《歷史論集》中所提到的「歷史絕大部分是無數人的問題」,「歷史的事實本身就證明一件事,走向更好事物無止境的進步」,「歷史是歷史家和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「現在」和「過去」之間無終止的對話。」因此我們再看一個歷史事件時,這個事件背後可能隱藏的相關因素,彼此互相交結,我們若以單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事件,可能對歷史的真相永遠看不到。

從黃寬重〈從害韓到殺岳─南宋收兵權的變奏〉、〈秦檜與文字獄〉、劉子建〈岳飛─從史學史和思想史來看〉的三篇文章中,去探討「殺岳」的背景及背後所隱藏的責任歸屬,相信讀完這三篇文章後,對我們以往的歷史認知,相信有一翻新的體認。

二、        南渡之後的政局發展

當汴京被攻陷後,康王構倉促兼備群臣擁戴即位─是為高宗,但高宗即位後,既無力抵禦金人,又不得不借重武將之力來牽制金兵;再則金人又扶持劉豫成立偽齊,對南宋構成威脅,處在此情況下的高宗如何去面對外來女真及偽齊的南侵,如何削奪武將的專權呢?高宗採取了彈性外交和安內攘外的政策。
首先認命張浚為相。張浚力圖利用北伐之機會,以文人領軍,由中央直接調度,希望將地方私人軍隊轉化成朝廷部隊,惜因手段錯誤,再加上用呂祉之不當,導致酈瓊兵變,反而造成外交、內政上的挫折。

其後高宗再度啟用趙鼎為相,趙鼎穩健溫和,極力安撫擁兵大將的情緒,但因息事寧人的縱容作用,又給大將擴充勢力的機會。紹興七年,金廢偽齊政權,接著遣送宋使王倫南歸傳達金廷和謀的意向時,宋調整政策,任命主和議的秦檜主持對金和談事宜。秦檜改採「推恩」「眾建」策略,使皇帝為唯一發令及效命的對象。南宋與金謀和,意圖藉此減少對大將的依賴。

但擁兵大將張俊、韓世忠、岳飛均反對議和,尤以韓世忠反對尤力,相對的岳飛雖有反對議和及諷刺秦檜的言論,卻沒有實際的阻擾的行動。秦檜在謀和的同時,以韓世忠為第一個整肅的對象,遂藉「耿著案」來整肅他,但此事被岳飛知悉,岳飛告知韓世忠,世忠恐懼萬分,其後因高宗的保全而沒有遇害,但也因此造成秦檜的不悅,遂促使秦檜和張俊合作整肅岳飛,後來在秦、張和謀下,製造「兵變」疑案,冤殺岳飛,及岳飛被殺後,建炎以來大將專兵,地方權力的局勢又重回到「強榦弱枝」「重文輕武,以文抑武」的舊軌。

秦檜此次為高宗收掌兵權之所以成功,一方面是他的手段高明,收買張俊分化擁兵大將的意見,使宋廷掌握主動的機會,另一方面是他謀和與收兵權結合,滿足高宗的需求,以鞏固高宗的地位和政局為前提,而得到高宗的支持。因此黃寬重先生對秦檜殺岳之事,並沒有太深的指責,反而認為「害韓」是秦檜助高宗收兵權的計劃,而「殺岳」是此次收兵權的變奏而已。但在「秦檜與文字獄」的文章中說到「秦檜藉殺岳飛收兵權,旨在鞏固皇權,此事若非高宗支持或默許,必難實現。」由此黃寬重先生對秦檜殺岳之事,並不完全認定秦檜一人的責任,頂多只是共犯,真正背後的主犯是可以呼之欲出的。

三、         岳飛被殺之因

劉子建〈岳飛─從史學史和思想史來看〉一文,是以兩方面來看「殺岳」一事:
從史學史的角度來看,他認為面對外患,兵力不敵南宋,求和不能算錯;但金也未能有取勝之把握,宋可以只守不攻,採膠著政策,故即使想求和以求偏安,也不必殺岳,所以殺岳必有其原因。

根據劉子建的看法,岳飛被殺主要有下列幾點:

1.        高宗對武人的不放心,用秦檜將張俊、韓世宗、岳飛三人內調,把三人軍隊改編直隸中央,卻發現岳飛和其舊將張憲仍維持聯絡。

2.        紹興七年,岳飛向高宗提到皇位的問題,高宗拒絕之,引起高宗之不悅。

3.        紹興七年,岳飛因母喪,沒得命令批准,將兵權交給張憲,讓高宗心中產生岳飛對他不敬與不忠。

4.        岳飛與皇族趙士  往來,造成高宗的王位的憂慮與不安。

5.        岳飛在忠君和忠於民族觀念中發生矛盾。

從劉子建先生的論點看來,他認為岳飛被害,高宗的動機比秦檜強的多,除此之外,當時士人「忠」的觀念也有關係。所以,若真要論殺岳的責任,恐怕不只秦檜一人了。
黃寬重先生在〈秦檜與文字獄〉一文中,他也對此事的看法;他認為:秦檜還不至於成為千百年來的歷史罪人。認為比和議、殺岳更值得批判的地方,就是秦檜以朋黨來壓抑政敵,藉文字獄箝制思想,建立威權,危害甚遠。

四、        結論

「究竟是誰冤害了岳飛」在我們的觀念中總認為是秦檜,但從這幾篇的文章中,我們又似乎找到了隱藏在〈殺岳案〉中的真正主使者。歷史是人類的互動而形成的,我們再看歷史事件時,往往被傳統的歷史思維所侷限住,往往忽略了旁邊的人、事、物及一些相關的外在因素,其實不管事件的主謀或殺岳者是誰,我們似乎必須重回到那個時代的空間與時間中,才能真正的了解當時事件發生的真相是什麼?依此真相來釐清此一歷史事件中什麼是「歷史事實」作一深入探討,所以劉子建先生和黃寬重先生的文章中,讓我們燃起「殺岳案」中的真正原因的探討,也讓我們能重新去思考歷史事件中,背後所隱藏的真正原因是什麼?正如我前言中所說的「我們所讀的歷史,雖然是根據事實,但嚴格說,並不是事實的,而是一連串大家接受的議決。」

總之歷史事實或歷史事件的發生,有時很難作一客觀的分析、比較,誠如「殺岳案」一樣,是秦檜?是高宗?是士人?還是岳飛本身呢?相信我們很難去找出真正的原因,但歷史事實終究是歷史事實,身為一個史學家或一個學子也好,我們都有責任去探究真正的歷史事實,如此才是作學問之道。



自古到今,不少人也認為秦檜是殺岳的真正的兇手,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奸臣。人們甚至為其鑄造鐵像,跪於岳武穆面前,讓其名臭千古。但也有人認為殺岳真兇並非秦檜,也非高宗,而是荼毒中國數千年的君權思想,是岳飛不識時務,擁兵自重,威脅皇權,最後才招致殺身之禍。究竟,岳飛之死真相如何?試討論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